1)第148章 只有三人参加的绝密会议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世对蔡锷评价非常高: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  ,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这极高的评价是有原因的。

  因为在当时,北洋军曾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之前的两次**运动都宣告失败,这个时候,万马齐喑,英雄站了出来!

  以云南一省之力对抗北洋军,在世人眼中,无异于以卵击石。可是蔡锷敢为人先,毅然决然宣布护国讨袁。

  当时大多数军阀都是持观望态度,但在四川,蔡锷以抱病之身,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歼灭北洋军数万人,其他人见此,才纷纷起兵响应,更加速了北洋军的溃败。

  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结束了自己83天皇帝梦,同年,蔡锷也走完了自己34岁的生命,成了第一个享受国葬的人。

  蔡锷,可以说在护国运动成功之后,其威望一度超过了孙中山,孙中山更多是精神领袖,真正实干还是蔡锷,蔡锷推翻袁世凯之后,如果不算溥仪那个傀儡小丑的话,皇帝这个职位永远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于是,后来北伐成功,无数人探讨如果蔡松坡活着,局势会如何发展?会不会在1916年就能形式上统一全国?而不是1928年完成,会不会没有了军阀混战?

  可是天妒英才,英雄早逝,只能留给后人无限遐想。蔡松坡在年仅34岁的短暂生命中,创造了诸多传奇。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此时的蔡锷,虽然还年轻,但极为得林重看重,安排了所有的事情后,等蔡锷和刘老疤都下部队回来,林重召集了只有他们三人参加的绝密会议。

  林重提出了忠义军参与战争的时机,听取二人意见,三人讨论了一天各种细节,然后分派了各自的任务。

  ……

  1904年9月26日,日俄还在辽阳进行激战时,沙俄政府决定组建第二太平洋舰队,开赴亚洲,解救被日海军围困在旅顺口的第一太平洋舰队,并任命原海军参谋长齐诺维·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为舰队司令官。

  9月28日,在沙皇的祝福声中,在人们的欢送声中,第二太平洋舰队离开芬兰湾,驶向遥远的亚洲水域。

  看着沙俄海军驶离码头,欢送人群不远处,日本驻沙俄公使馆武官、明石元二郎转身离开。

  在日俄开战之前,美国国务院一位智囊官员,即向日本驻美大使金子坚太郎建言,日本应赶紧设法使俄国腹背受敌,分散其军队力量,亦即煽动分散在北欧各国的俄国不满份子,并在俄国内进行扰乱工作。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明石元二郎即接获参谋本部给他的任务,对俄内部进行扰乱工作。

  明石元二郎曾就俄国情势写了一篇、名为‘落花流水’的报告书,大概内容:一、俄国皇室的腐败及其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