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3章 飞机制造厂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徽、营山县城,老李夫妇艰难地从兴高采烈的人群中挤出来,快过年了,集市的人非常多,看来大家伙是真的都有点钱了,要是搁在往年,即使是过年,集市也没这么多人。

  老李的筑路工作队前天才放假,结算了这个月的一两二钱银子,今年他跟着筑路队干了八个月,赚了十两银子。

  年初,家里五口人分了三十亩地,媳妇李胡氏跟着爹娘伺候庄稼,爹娘给别人扛了一辈子活,活到五十多岁,第一次给自己种地,每天高兴的眉眼都是弯的,伺弄庄稼那叫一个用心。

  今年又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除去给政府的三十斗税粮,剩下的将近二十石米,够明年一年全家吃的,还有余。

  多少年了,第一次不用担心口粮,手中有粮心里不慌,那是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

  李胡氏闲余时间还纺毛线,编坎肩、手套贴补家用,今年一年,李家是又有钱来又有米,所以,今天夫妇二人来赶集,没想到集市里这么多人。

  “当家的,还有啥没买?”李胡氏问道。

  “一条鱼、五斤猪肉、一坛子酒、衣衫、鞋袜,还抓了两把糖块……”老李看着袋子里的物事,一件件数着,“都买全了,家走吧。”

  “走吧,这人也太多了。”李胡氏说。

  两人通过城门,向胡家台村走去,路上不时遇到熟悉的乡亲们,不断打着招呼,大家都是大包小裹地办齐了年货,和他们一样,相邻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进村后,老李看到儿子李乾正在和孩子们在村路上玩耍,想起一事,喊他过来。

  “爹、娘,你们回来了,都买了什么?”李乾玩的满头大汗,跑过来扒着袋子问道。

  “你们学校不是今天看成绩吗?你怎么样?”老李问道。

  李乾开心地说,“爹娘,看看,”这孩子说完,从兜里掏出一枚银圆,喜滋滋对爹娘道,“民国小学一等奖学金。”

  然后,他对着银圆吹了一口,放到爹娘的耳边让他们听,那悦耳的声音多么的美妙,多像他们现在的生活啊。

  今年,中国老百姓可是**出这民国与前清的区别了,普遍地,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

  以前,除了皇粮国税,还有杂捐杂差更要往上加几倍,想自己从牙缝里面省点粮食出来,到集市上面换点油盐什么的,路上要过好几个路卡,进出城门都要上供的。

  更困难的人家,几乎天天有地主组建的催租局子来堵门,穷苦人每天都觉得活在水深火热里面,勉强吊着一家性命罢了。

  但民国了,路卡、厘卡、城门的鬼门卡子都撤了,不用上供了,除了要交税粮外,杂捐杂差全取缔了,老百姓当即宽松不少。

  再加上分了地,做工赚钱的机会也多了,生活一下子地覆天翻,尝到了作为人的乐趣,庄稼人也能挺起腰来了。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