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7章 第 197 章_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白炽灯给删掉了。

  任务完成,孙哲远又把他搜集到的报纸拿了出来。

  这些都是上次采访团来郎山之后陆续刊登出来的,江小满这边只能搜到网上的电子版,孙哲远不知道找了什么关系,居然把那些报纸全都找到了,还给江小满准备了一份。

  这玩意儿可不好搜集,毕竟现在城里连个报刊亭都找不到了,很多人家也不订报纸了,纸质刊物越来越难买,能找到这么多,看来孙主任也是有不少人脉的。

  “嗐前年去党校参加培训的时候,跟我坐一块的是邮政的领导。”孙哲远解释了一下,又请江有粮辛苦一下,最好下个月先给他拿两件竹雕作品,有了实物,他才好把这个项目报上去。

  江小满本来以为这又是镇上的一个政治任务,随便糊弄一下就完事儿了,没想到一个多月后,孙哲远兴冲冲地给他打了个报喜电话过来

  “小满快跟有粮叔说一声,叫他赶紧收拾一下行李,我明天早上来接他”

  啥玩意儿

  你想把我爹接到哪去

  孙哲远太高兴了,好半天才在电话那头解释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上回江有粮给孙哲远做了两件竹雕作品,他拿回去之后,就填了个表格,帮忙送到了县文化局。

  孙哲远之前从没接触过竹雕艺术,也不知道这玩意儿怎么欣赏,就觉得江有粮给他的两件竹雕看着怪好看的。

  没想到这两件作品送到县文化局之后,立刻便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

  他们还以为郎山那边的传统竹雕工艺早就已经失传了呢。

  毕竟,这年头山里的年轻人都跑到城里打工去了,谁还愿意跟着老师傅学什么竹雕手艺啊

  学这玩意儿,没个三年五载的根本没办法出师,即便学出来了,要是没有做这一行的天赋,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竹雕艺术品,也可能卖不出去砸在手里。

  年轻人不爱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工业流水线对竹雕工艺品的成本冲击,才是最致命的。

  打个比方,同样一个图案的竹雕艺术品,纯手工雕刻的话,起码要卖一两千才算回本,可要是换成机雕,成本可能还不到一百块

  人家哪怕把零售价格翻两倍呢,价格上也比纯手工雕刻更有优势。

  学艺周期漫长,欣赏的人少,行业太冷门,再加上不赚钱,传统竹雕工艺到了现代,简直就像是后宫年老色衰被打入冷宫的妃嫔

  等等

  冷宫的废妃起码还管吃管住。

  做竹雕的要是东西卖不出去,喝西北风都赶不上热乎的

  这么一想,这个行业会在时代的大潮中被无淘汰,以至于时至今日,还需要基层跟考古似的去“挖掘”一番,才能从犄角旮旯里把这门手艺给挖出来,倒也正常

  只是,连江小满这个儿子都不知道,他爹居然还是个“竹雕工艺传承人”

  这感觉简直就像小说里写的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