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52章 荀彧手段_三国第一狠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彧肃然道:“陛下,从军中抽调士兵在地方上任职,是臣之前就考虑过的。这样的安排,至少有两点好处。”

  陆玄说道:“哪两点呢?”

  荀彧开口道:“第一,解决了扩张时士人不足的情况。陛下军中的士兵,和天下任何一国都不同。仰赖当初大都督周瑜的规划,军中士兵必须读书识字。”

  “一直以来,军中的士兵都是在读书的,都能读写。”

  “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导士兵读书的功劳不逊于五经馆,更不逊于国内各地开办学校培养士人。因为军中士兵读书识字后,自然就不同,也等于是士人。”

  “这是最好的士人来源。”

  荀彧说道:“所以臣认为,接下来治理安息地方,可以抽调军中的骨干力量。”

  陆玄点头道:“第二呢?”

  荀彧又道:“第二,朝廷能安排到安息的士人,不可能是经验丰富的人。所有经验丰富的人,都在国内。派来的士人,多数都是刚刚从各地出来的士人,才初出茅庐。”

  “实际上,此前在西州和象州的治理,就存在很多的问题。虽然来治理的士人,也是不错,也有很多大家族。可是很多的人,缺少经验,又比较单纯。”

  “一旦遇到事情,也容易慌乱,需要时间磨砺。”

  “军中的将士胆魄十足,尤其是军中的骨干,这些百夫长、屯长之类的,都是能管理人的,至少管了人,至少见过血,不会怕事,正好应对安息国的乱局。”

  荀彧进一步道:“这是臣要说的第二点。”

  陆玄更是眼神赞许。

  荀彧的说法很好。

  相比于刚刚出来的毛头小子,军中任职的将士自然是更好。实际上,因为西州和象州大范围的抽调士人,不管是国内五经馆培养的士人,亦或是大家族的士子,都是供不应求。

  国内很大有正常的需求。

  西州和象州也一样,甚至于因为地域辽阔,需要更多的士人。

  导致,人才已经越来越少。

  培养跟不上了。

  陆玄颔首道:“你说得很对,接下来的调整,就从军中选拔官员充任到地方上去。不过,国内要安排人来,也可以接受,两条线并行。”

  “陛下圣明!”

  荀彧见陆玄采纳了建议,心中松了口气,保证了治理地方的基层官员人选,荀彧接下来要治理安息就容易了。

  荀彧又问道:“陛下,安息国已经拿下。只是目前,安息的体系框架搭建了起来没有呢?安息怎么更名,设立多少个郡?”

  “没有!”

  陆玄摇头回答,直接道:“这一事情只能交给你了,由你来负责。等你确定了更名的名字,以及规划设立的郡县,朕直接批准。现在,你就是安息大总管。”

  荀彧面颊抽了抽。

  又是大总管!

  之前,他担任了倭州大总管,又担任了西州大总管,然后是象州大总管,完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