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节二鸦之战(4)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节二鸦之战(4)

  虎mén要塞是从外海进入广州的第一道防线,一共有三重。第一重就是沙角、大角炮台防线,不过这两处炮台距离很远,不可能形成jiāo叉火力,故而只能算是虚应故事,更主要的作用,是在发现敌舰靠近的时候,发shè信炮,通知上游炮台守军,做好防范。

  第二重是上横档山一线,这里的重中之重的防御区域,分为东西两条水道。东面一条,依次分别为武山西侧的威远炮台(40mén),炮台以北的镇远炮台(40mén),以及横档岛东侧的横档炮台(40mén);在西水道,是横档岛西侧的永安炮台(40mén),卢湾东侧的巩固炮台(第二重mén户。再有就是大虎山东南侧的大虎炮台(32mén),形成了虎mén要塞的三重防护体系。

  后来在道光中页战事之后,朝廷针对虎mén要塞不足以抵抗英军炮火威力的情况下,又做出了一些调整;分别是:第一,在镇远、威远炮台之间,新建靖远炮台(第二,在饭箩排和上横档岛的西侧,架起两道至武山的排链,用以迟滞敌舰驶入内河之后的行驶速度。

  应该说,这样的铺陈、防备设计,使得穆克德讷所说的,‘虎mén要塞固若金汤’的话并非是虚妄之词,只可惜,这种战术上的优势,难以抵消战略上的整体颓废

  除却战备的调式、使用、一直到击发这类战术上的准备之外,在训练章程及兵员配备上,也是另有安排的。虎mén个炮台平时守兵共计590名,平均每三名兵员看护两mén火炮,每年chūn秋两次的演习时,增派协济兵670名;演习时江面另外调水师战船十艘,每一艘炮én,兵丁水手64人,另外再调泅水阵势兵、水中对械兵、爬桅兵,能凫深水兵等水中jiāo战兵员百余名,全体参加演习的清军共计是2028名——这样的一个数字,就是虎mén各处要塞战时编制。

  至于岸上防卫,清军的设想是,敌舰进入虎mén口端时,沙角、大角炮台施放信炮,敌舰驶入横档东水道时,以威远、靖远、镇远、横档四炮台轰击,敌舰因为排链的阻挡,必不能蓦然闯过,势必停留多时,正利于清****炮连番轰击,而部属在横档后路的清军水师和水中作战兵丁,亦前来配合炮台作战;若敌舰驶入西横档水道,以永安、巩固两处炮台轰击,同样配以水师和水中兵丁作战;若敌舰闯过横档一线防御,继续深入,则以师船和大虎山炮台拒之。

  这是一整套完整的作战方案,在设计上不能说有什么疏漏,只不过,有两处极大的隐患,是当时的清廷上下不曾认识到的。第一就是,这种方案的实质是层层堵截,防止敌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