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章 入国子监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沉树人毕竟还身份低微,能捞到跟杨阁老吃顿饭的机会,就已经很不错了,时间也不容许他汇报得太细。

  杨嗣昌年老体乏,饭后困倦,很快就让人送客了。

  临了的时候,沉树人抓住最后的机会,阐述了一下自己求官的方向,表示他愿意为“剿灭张献忠等南方流贼添砖加瓦”的决心。

  杨嗣昌对他的决心很欣赏,也稍微花了一盏茶的时间考虑这个问题,最后告诉他稍安勿躁。

  就算急着报效朝廷,也该先买点后勤文官,如果干几个月确有业绩,明年春闱之后,再考虑提拔他到前线。

  沉树人梳理了一下思路,发现也有道理,就这么办了。

  以国子监监生的身份直接捐官,哪怕花再多银子,充其量也就捐个八品小官,连县令都做不了,最大只能做主簿、典史。

  而革左五营里随便一个贼头,都不是一个府的明军实力能解决得了的。县级官员丢进去就是找死,没人帮衬随时都可能成为炮灰。

  还是先忍几个月吧,磨刀不误砍柴工。

  不过,沉树人心思缜密,他向来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的。既然不得不回南京买几个月后勤官,他心中就会飞快把这个抉择的潜在风险也梳理一遍。

  不想不知道,盘算一晚之后,还真被沉树人防微杜渐、预桉到了几项风险——

  要在南直隶地区买个后勤类文官,多多少少会跟漕运总督朱大典扯上关系。毕竟南直隶所有的运军卫所、地方钱粮征收审计官员系统,都会归朱大典管。

  而自己之前为了给杨嗣昌办差,还利用了父亲跟朱大典的矛盾,沉树人不能不提防后续几个月里,朱大典设计给他穿小鞋。

  沉树人最后离开合肥之前,又托关系递话,把自己的这个担忧跟杨嗣昌诉苦了一下。

  杨嗣昌倒也有担当,表示只要沉树人做事不出错,就不会让朱大典陷害他。

  他这么说倒也不是给沉树人面子,而是要确保自己的威望。如果帮他跑腿做事的人,随便其他朝臣欺负,那以后谁还一心一意给他卖力?

  历史上,杨嗣昌跟朱大典关系其实也确实不好,虽然朱大典不管杨嗣昌的后勤,可也多次迟滞拖延了安庐防区的军需。

  后来,杨嗣昌在安庐防区的心腹史可法,因为家里长辈过世、服丧停职。

  等史可法服丧回来之后,杨嗣昌就动用了自己的能量,让史可法升了一级、顶替朱大典的漕运总督之位,同时也兼顾筹措江北四镇明军的军需后勤。

  沉树人前世读史倒是没那么细,也不知道其中关窍。

  这次他纯粹是运气好,踩中了这个风口,跟史可法一样,成了杨、朱矛盾中的受益者。

  ……

  沉树人在合肥前后仅仅盘桓了两天,就又急匆匆赶回南京。

  临走的时候,杨嗣昌太忙,也没再见他。

  倒是史可法礼贤下士,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