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5章 阿济格到底有什么阴谋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5章阿济格到底有什么阴谋

  笔架山海滩上,一群一群伤病劳损的士兵,有序地编好了队,等待着空船靠上泊位后,就立刻登船。

  不过,现场很有秩序,编好了队的士兵,也没有提前太久拥堵到栈桥上。

  他们都被勒令继续干活,只有即将上船时,才被允许放下手头的工作。

  码头只能同时停靠四艘大海船,每艘船大约能装一百多个士兵,所以每轮也就五百人提前到栈桥上排队。

  水寨内剩余的工作还是很繁重的,大家首先要把能带走的铁甲等贵重军械,能搬就搬,倒不是沈树人缺这点装备钱,而是要尽量削弱鞑子,不能留下资敌。

  如今的八旗精锐骑兵,几乎人人都有铁札棉甲了,打了这么多年,以战养战装备早已非常精良,大部分都是大明屡次战败后白给缴获的。

  难得大明方面打一场胜仗、能打扫战场,当然要尽量削弱鞑子。

  其次,鞑子兵和汉奸蒙奸的尸首,也要随便拉到旁边曝尸荒野。这倒不是说给鞑子收尸,而是要避免在最后的阻击战和打扫阶段传播病毒,连累到大明将士。

  所以,只要稍稍丢远一点,别烂在阵地里即可。

  而战死的己方士兵,也都被收敛起来,就地取残骸木料焚烧,把骨灰带走就行。

  大军本就要固守一个多时辰,等部队慢慢接驳装船,就算用木柴烧也能烧完了。

  郑成功倒不是缺这点吨位运不走尸体,而是没那么多石灰腌渍消毒尸体,要是到了海上爆发瘟疫,那可就把活人都害了。

  这一点,郑成功和张名振也都是跟着沈树人学的,沈树人一贯非常重视军事卫生工作。

  曹变蛟和李辅明没跟过沈树人,也不太懂航海时船上密闭空间有多容易传染,一开始还有些不忍。

  毕竟这些将士们都突围到码头了,血战一夜死在这儿,不得回乡难免容易影响军心士气。

  郑成功跟他们讲了这番道理后,他们才没再说什么。尤其郑成功同意把消毒后的骨灰带走,也算仁义了。

  另外,在打扫善后的过程中,曹变蛟等人还发现了一个迹象,那就是郑成功部从战死的沈家家丁、水手身上,收走了很多挂在项链上的小木牌。

  那牌子的样子,虽然跟祭祀供奉用的牌位有所出入,但看起来也还挺精致郑重的,边上还有雕刻纹路,写着番号姓名。

  毫无疑问,这又是沈树人这个穿越者,搞的一项无伤大雅的小优化。

  沈树人后世看多了米国大片,知道米国马润都会有个铁牌子,被炸烂了也便于辨认尸体,这对于战损的精细化管理是有帮助的。

  如今在明末作战,倒不用拘泥于牌子的材质,因为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热兵器,哪怕用木头做牌子,也不存在多少被焚毁的风险,耐久度不重要。

  用木头的话,反而还比较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