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章 不要做重复发明车轮的傻事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几天的紧急征兵,沉福等人也在蕲州、蕲水各县,张罗起了两千多号人的新兵。

  跟黄州团练卫所原有的老兵合在一起,凑够了三千五百人的编制。

  只能说有钱有粮办事儿就是利索,这种连年灾荒的世道,给口吃的再给点养家粮食,大把有气力的穷汉愿意卖命。

  兵源的构成,也被简单梳理甄别了一下。

  两千六百多新兵,码头工人大约占四成多,一千人出头。还有六七百是大别山猎户出身,其余全是良家农民。

  身份登记是按照各人报名时自己报的职业填写的。如今这乱世,也没精力去仔细核对户口,只能是粗略筛选,外加让他们结伴互证明身份、提供担保,以免有流贼细作混进来。

  三类兵源中,农民是最好确认的,都有乡里邻居担保,很难造假。

  码头工人和猎户流动性大,相对难核查,但沉树人长了个心眼,关照沉福按照考核结果对一遍,发现应该大差不差——

  这两千六百多人里,射箭能确保三箭有至少一箭上靶的,就有八百人左右,自报猎户职业的兵源,绝大多数都上靶了。其中还有至少六百多人能两箭上靶,近五百人做到了三箭全上靶。

  考核用的箭垛标准是三十步外、一尺直径,不考核靶心,只要上靶就行。有这份射箭手艺,说是猎户基本跑不了。

  同理,自报是码头工人的,游泳水平大多也都可以,水性耐力这两项就有了保障。

  至于那极少数自报是码头工人却不会水、自报是猎户却三箭脱靶的兵源,沉树人也让沉福仔细甄别出来、单独居住,再不动声色地慢慢核查。这部分总共也就几十号人,很好处理。

  ……

  把兵源甄别整顿完之后,就该分配兵种和训练了。

  沉树人来黄州之前,也买了一本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仔细读过。

  加上他前世就是研究历史军事、国际关系这些专业的,对历朝历代古今中外的练兵之法发展史,也稍有涉猎。

  读过之后,沉树人觉得,戚继光的练兵方法,在一些基础部分还是挺好用的。至于具体的战术训练,只能说是在复杂地形、小规模战斗时比较适用。

  鸳鸯阵这玩意儿,适合十几个人一群,在复杂地形上分成很多小阵、灵活配合作战。而戚继光当年打倭寇时,也是在浙南山区为主,倭寇人数也不多,也不会排成大阵,鸳鸯阵就容易发挥。

  如果是大平原大兵团作战,鸳鸯阵那样灵活的小阵,在宏观上就显得太松散了,所以戚继光后来到北方防守蓟门对付鞑靼,就优化出了车阵。

  沉树人读书不会泥古不化,而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如今的防区黄州,位于大别山区边缘,所以复杂地形的山地战肯定是少不了的,鸳鸯阵也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但黄州也有一定的河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