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章 祸患_长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寒士,下品无势族。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傅明华轻声的呢喃,这段话是指:三公的后代亦可继位为三公,王卿贵族的后代亦是王卿,贫贱的人地位一直低下,贵族依旧身份高贵。

  这样的现状使得没有赏赐可以使其努力,惩罚亦不能戒断其怠惰。

  展到陈朝后,陈朝亦深受其害,世族实力全盛时期,朝廷之中官员大多乃是世族门阀子弟,能用、可用之寒门子弟俱都不入朝廷。

  一些世族门阀之间相互之间争斗不休,天子威信不足,悼帝又好逸恶劳,喜铺张浪费,性情昏庸,朝政**,官员舞弊,民不聊生。

  直到太祖起义,推翻陈朝,废中正九品制,推行科举。

  因有前车之鉴在,太祖早期欲将世族之祸掐于苗中,手段凶狠,斩草除根。

  初时看来此乃雷霆手段,可也埋下了祸根。

  寒门子弟中虽不乏有才学之士,但真正才学、品德俱优的,毕竟是少数。

  受过良好教养的,大多仍出身世族里。

  太祖当年手段太过,使得此后的很多年里,朝廷陷入了一种极其尴尬的,无人可用的境地。

  “打得下江山算什么?治得了江山才算行。”太后喘了口气,微微一笑。

  那时的太祖意识到自己手段过激,应该徐徐图之时,已经是晚了。

  科举制开启之初,并没有如太祖想像中的一般,天下名士奔者众,有识之士尽都投奔朝廷,以效其力。

  反倒是各路人手、官员缺乏,不少人寒心当年太祖所为,俱怕遭到屠杀,有志愿者隐入山林,自得其乐,不愿受人驱使,一些世族出身真正有才学之士亦怕皇帝将来卸磨杀驴。

  “前朝之时,宫里宫外,官员品位俱都制定详细,可如今,元娘,如今任职之中,官员不足前陈朝时期一半而已。”太后忍了咳,傅明华替她拿了软枕,垫在她腰后,又取来养身温补的茶,送到太后嘴边,喂她喝一些。

  “这已经是皇上苦心经营多年的结局。”

  太后喝了几口水,闭了闭眼睛。

  先帝当年的急切,图一时痛快,却给朝局留下了极大的弊端,‘无人可用’这四个字初时听来可笑,可细细推敲之下,又实在值得人深思。

  傅明华几乎可以想像得到,当初年轻的嘉安帝尚未登位前,便遇到这样一个天大的难题,他又该怎么解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名士、学子恢复对朝廷的惧怕,进而入仕,为大唐所用,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所以便有了我母亲嫁入长乐侯府。”崔贵妃亦是被崔家的人,在先帝的笑脸下,被迎入了洛阳魏王府中。

  太后脸上露出笑容来,叹了口气: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正是因为当时的窘境,所以那时代表了江南的四族之一谢氏,才嫁入了长乐侯府。‘

  她的婚事初时看来只是傅其弦撞了大运,可实则这一嫁,带来的是谢家面对皇帝所愿付出的诚意。

  那时谢氏与傅家结的两姓之好,使得江洲谢家为了朝廷人才而付出了一些努力。

  那一年江南有不少才子前往洛阳应试,解了朝廷当时的燃眉之急。(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