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0章 挨揍_混迹工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总毕业于山东大学,由他牵头联系了山大的一位教授,也是他曾经的老师,教授对这个氢氰酸项目很感兴趣,同意接手。

  这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工作,至少要投入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的研究经费,而且这还不包括实验室的改造费用。

  公司的实验室就是一个摆设,根本达不到正规实验要求,况且这是一系列危险程度很高的产品小试,必须弄一个高规格的实验室,初步估算,光改造费用也要两千多万。

  老板们一算这个账,登时打了退堂鼓,江总在董事会上提了好几次,私下更是找各个老板聊了多次,该项目始终没有获得批准。

  老板们的说辞倒是出奇一致,龙盛新材料这边还有两个项目要上,至少投资四个亿,公司还打算收购南方的一家小公司,也要差不多一个亿,所以现阶段资金非常紧张,不是很急迫的项目就先停一停。

  项目最终胎死腹中,对于老板们的短视,江总无比失望。

  其实老板不是短视,而是没有雄心壮志,公司发展到现在,各个老板早已经挣的盆满钵满,几辈子都花不完,下一代又无心接班,什么行业龙头,百年企业,谁愿意搞谁去高,我只想多挣几年钱,能捞一年算一年。

  就拿收购江苏这家企业来说,在江总看来就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操作,公司想拓展产业链,提升竞争力,收购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收购这样一家问题频出,数次被园区关停的企业,风险太大。

  这个时候,老板们倒显得很有魄力,说什么富贵险中求,如果不是问题频出,不可能这么低价格就能拿下。

  说白了,老板们还是想挣快钱,收购一亿,再花两千万改造,三个月就能投产盈利,这个产品确实很挣钱,如果一切正常,抛开收购费用,半年左右就能回本。

  该公司是龙盛多年的合作伙伴,老板们彼此之间都很熟,据这家公司的老板说,他挣钱也挣够了,搞化工风险太大,而且安全环保越来越严格,索性就从这个行业中退出来,这才便宜了龙盛。

  项目搁浅,研发室去不了了,技术中心暂时又没别的项目,李牧只能在车间继续待下去。

  彭总对孙天明那篇洋洋洒洒的试车报告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老板们盯着大事,不可能在这种小事上浪费精力,反正现在EMB卖的很火爆,拉货的车天天在外面排队,客户也没什么苛刻要求,基本上现产现卖,像产品优化、节能降耗这类事情,可以拖一拖,等到这波行情过去,再找机会进行,现在可以提前准备。

  孙天明做事情很认真,他开始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由他把控全局,周志超统一指挥,李牧全程干活,这是孙天明的如意算盘,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孙天明看来,不趁着李牧还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