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直中取事_大唐键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者凤毛麟角,各方节度使幕府中往往充斥着落第士人,好比说安禄山麾下的高尚、周挚。这是因为进士多以诗赋见用,那么既然一门心思扑在文学上了,则于实务经验多半欠缺——起码释褐时是如此——更欲谋校书、正字、赤县主簿等清官,因此很少有能力、有意愿入节度幕府。相对的,节度使们也没必要特意从进士里挑花瓶摆设啊,他们更看重能力而非清誉。

  就好比后世一流院校出来的毕业生、研究生,往往眼高手低,即便院校招牌有多么光彩夺目,很多用人单位也都不乐意录取,而宁可取用二、三流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或者,名校出来,先有两三年工作经验,再来我这儿投简历也成啊。

  当然更关键的是,同样不算清流,幕府僚属的前途却有望比什么偏远县尉、丞要开阔得多了。最佳例子是曾经迫使李汲打消了抄诗扬名的不切实际念头的那个高适高达夫,他就没能考中进士,乃以诗赋干谒权贵,最终被宋州刺史张九皋推举应有道科,释褐封丘尉。封丘是紧县,中不溜,倘若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攀升,恐怕一辈子连太守都难得——而且那时候高适已经四十六岁啦,等不起了。

  因此他辞官而去,转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担任掌书记。时哥舒翰正受李隆基重用,因而高适也水涨船高,入幕仅三年,便得授清要之职左拾遗——当然是寄禄——再转监察御史。潼关沦陷后,哥舒翰被俘,高适逃归,随李隆基入蜀,擢升谏议大夫,继归李亨行在,得授淮南节度使。

  从辞封丘县尉到节度使,才不过短短四年的时间而已,世上还有比这更快的马车吗?

  因此李栖筠才会对李汲说,入节度幕府这条道儿,别人未必清楚好赖,但我淌过,可以走得通,而且说不定前程远大——长卫你不妨考虑一下吧。

  李汲从那时候起,实际上就已经确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之所以还向李俶恳请,是希望成王能够帮忙写封推荐信。他想要去参加抵御吐蕃侵扰的战斗,或归陇右,或归河西,或归安西,然而——目前三镇俱都无主……

  前任陇右节度使是哥舒翰,后兼河西,旋在入朝时洗澡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就此留在了长安,继而被硬性指派去了潼关……唐朝先后任命王思礼和丰王李珙为河西节度使,任命郭英乂为陇右节度使,但都是遥领——王思礼和郭英乂时在平叛的元帅府中听用。

  再说安西四镇,前任节度使是封常清,受召还朝后不久,即追随老长官高仙芝东进御叛(时亦建行军,以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是副元帅),结果于汜水战败,退守潼关,旋为宦官边令诚所谮,和高仙芝一起被处死,四镇就此无主。还是不久前,李亨才任命前神策军兵马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