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李忠前鉴_大唐键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宠幸……说白了,这都不是明面儿迎娶的侧室,而只是暖床丫头上位。

  其次,张淑妃如今受到李亨专宠,一如当年高宗朝的那位“武昭仪”,且其才干、心志,也有向先贤靠拢的迹象。更要命的是,张淑妃是有亲儿子的,其一李佋,才封兴王,其一李侗,才封定王。

  什么,你说那俩孩子还小?要知道高宗废李忠而立武则天所生之子李弘的时候,李弘也才年仅四岁而已……

  武昭仪晋位武皇后,李弘摇身一变而为嫡长子,其身份更超迈于太子李忠之上;则若张淑妃晋位张皇后,李佋也能成为嫡长啊,还会有他李俶这个庶长的位子吗?焉知往事不会复见于今朝?!

  再者说了,李俶到目前为止,可还没能当上皇太子呢。废黜储君,朝野震动,阻力必大;若只是背弃尚未成为事实的承诺,别立太子,阻力就肯定小得多了……

  李俶为此,也曾与亲信崔祐甫等人商议过对策。崔祐甫首先说明,张淑妃为后之事,殿下您根本就拦不住,也千万不要去拦;然后建议走群众路线,由百官上奏,言称东宫不宜久虚,肯请李亨尽快册立李俶为皇太子。

  这自然不是万全之策,固然皇帝也不得不尊重百僚的意见,但立储究终是家事,天子是有最终裁断权的。况且朝臣也未必一心,不少人已经如崔圆一般去抱上了李辅国的大腿,甚至于通过李辅国,暗中向张淑妃表示效忠……就好比昔日武则天谋为皇后,李弘谋为太子,辅政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全都反对,但有许敬宗等与之拮抗,最终还是成为了事实。

  所以李俶这几天一直寝食难安,如今听李倓也提起此事来,更直接以李忠作比,不禁愁云更甚。他知道这个兄弟素来多智,便即抓住李倓的手,问他:“如之奈何?贤弟可有妙计,能解愚兄之难么?”

  李倓回答说:“弟为阿兄筹思数日,略有所得,自当献芹——首先,阿兄须尽快正储位……”

  一旦你正式被册立为皇太子,张淑妃再想让自己的儿子取代你,难度就比较大了;起码也可以拖延时间——倘若才立储君,不经年即无故废之,即便许敬宗复生,这话也不大方便说出口来啊。

  “……当讽群臣上奏,以叛乱未平、国难未已,恳请圣人早立太子,且必立年长者……”

  李弘四岁而为太子——其实李忠被立为太子的时候,也不过才十岁而已——那是因为天下太平,且当时高宗还没得病,春秋正盛,所以百无禁忌;如今则不同,东有叛贼,西有吐蕃,社稷虽危而复安,也才稍有起色罢了,那当然以册立年长者为皇太子才比较稳妥啊。

  “此前圣人召阿兄还朝,且以二兄(越王李系)遥领元帅,本为册立阿兄为太子也。然而数月间无消息,此必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