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送子观音_大唐键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寺内送子观音最为灵验,所以青鸾才恳求李汲,要到妙胜寺去。

  李汲还当青鸾逛西市是主要目的,上香拜佛只是稍带,其实吧,正好相反。

  他平常日子,天刚亮就要起身,仓促洗漱,吃过早点后,便跨马前往大明宫上值,故而每到休沐之期,难得可以睡个懒觉,往往都得日上三杆方起。然而这一天,为了去妙胜寺上香,李汲被迫放弃了回笼觉,才辰中便领着青鸾出门去了。

  青鸾和仆役们,自然起得比他更早,男仆阿七从坊内店肆租来一辆驴车,安置青鸾,李汲则骑着马走在头里。出了广化坊南门,拐三个弯,便上春明大道,然后一路西行,途经皇城南侧,大概一个多小时,终于进入了醴泉坊,不远处便是妙胜寺。

  李汲抬眼一瞧,这家尼寺确实香火挺旺盛的,门前车马不绝,香客络绎往来,且有不少都是士人女眷。便将车、马都留在寺前,让阿七看管,他扶着青鸾下车后,二人并肩携行,步入寺中。

  李汲今天戴着便帽,穿着襕衫,也没挂双锏——不知怎么的,他新制一对铁锏之事竟在长安城内传开了,则带锏上街,实在太过扎眼——而是佩一柄长剑,假装文士。出门前,青鸾也特意帮他修过了胡子,还上了蜡,双髭微翘,浓须掩腮,虽说仍然显不出丝毫的书卷气来吧,多少能够遮掩些凶悍之相。

  李汲心说,若在后世,我戴副眼镜,瞧着就比较象文化人了。

  青鸾则戴了一顶帷帽,纱帷垂至颈部,半遮其面。

  帷帽的前身本是羃?,纱帷长过膝部,几乎把全身都给罩住,目的是避免官家女性被人偷窥了容颜、身材去。入唐之后,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风气也逐渐开放,纱帷因此越来越短,只遮面部,羃?也就此演变而成帷帽,甚至于帷帽上的纱帷分掠两肩,只遮耳朵不遮面孔。

  唐廷曾经两次下诏,禁止这种“深失礼容”,伤风败俗的穿戴,然而根本无法禁绝。到了开元末年,却又彻底反其道而行,要求妇人“帽子皆大露面,不得有掩蔽”——是不是出于李隆基本人的审美趣味,那就没人知道了。

  天下大乱之前,少年李汲虽然未曾履足两京,也在汲郡郡治等中型城市里呆过,常见士女上街不但不戴帷帽,甚至于压根儿不戴帽,或者改着男装的,比比皆是。按道理来说,京师风气只有更为开放才对啊,然而此番再至长安,却发现街上的帷帽多了起来,而且下垂纱帷也逐渐长了起来……

  从前还常见女子领口开得甚低,直接露出一抹白皙和锦缎抹胸来的——比方说洛阳掖庭里那位庞掌饎——如今的长安城内,却几乎绝迹了。

  李汲明白,这是因为朝局的动荡和经济的下滑,导致社会风气逐渐内敛、保守,同时近年来长安城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