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朝令夕改_大唐键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尚须仔细筹谋,看以何人上奏,及以何人声援才是……”

  李汲当然不奢望李适即时给出承诺来,这种事即便对于既是皇长孙,最近又在公卿群里遍布党羽,且与李辅国相互勾结的李适,也算是挺沉重的一副担子了。他只能确定,李适对自己的话已然有所触动便可,完了,就只能回家去静等消息。

  正如李汲所料,含元殿崩,可是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年月的人们多数相信“天人感应”,举凡日月蚀、星辰陨、山川崩、疾疫起,那都是上天给执政者的警告,绝不能等闲视之。具体到房倒屋塌,原本是小事,奈何这回崩的不是民房,不是官衙,而是宫殿,抑且不是普通宫殿,而是作为皇权象征的大朝含元殿,则宫中、朝中,又岂能置若罔闻呢?

  若依从汉代以来的惯例,三公就应该上书请罪、辞职啊,倘若皇帝不允其辞,说不定还得把责任自己扛下来,下一道“罪己诏”……

  那么只要把含元殿崩,与许远的伏阙哭谏紧密联系起来,皇帝和宰相,就都不能再装聋作哑了吧。

  由此在朝臣的暗中串联之下,李栖筠等陆续上奏,恳请朝廷重视上天示警,尽快下敕召还张巡所部,以保全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宰相们无奈,只好去请教李辅国,李辅国满心不乐意,可是又已然接到了东宫方面释放出来的信号,不便横加阻挠,便只得暗示宰相们,直接去向李亨请示。

  李亨当日听闻含元殿崩的消息,直接一跟头就栽倒了,即便无病也吓出了病来。随即各方奏疏汇聚,他越看便越是窝心,无奈之下,只得接见许远,并且给出了模棱两可的承诺。随即李亨御笔一道,行于政事堂,要宰相下敕退兵。

  就理论上来说,此等大事,皇帝是不能简简单单写几个字,便使宰相听命的,门下省有权连封缄都不启,便直接驳回。而即便领受了御笔,遵之而行,事后责任也在宰相身上,赖不到皇帝——谁还没个昏头的时候啊,你们不驳,那设政事堂、门下省还有什么意义?

  问题是宰相们明知道皇帝要找替罪羊,却也不敢不从——从了,就收拾收拾行李,准备下台吧;而若不从,失了帝心,一样是罢职的结果。

  只是前一种情况下,起码皇帝还会念着你的好啊,过一段时间,有望复出;倘若不从圣命,那很可能就一抹到底了,再无还朝的机会。

  由此政事堂诸相联名下敕——丢失东都的责任,大家伙儿一起扛着,谁都别想跑——勒令张巡放弃洛阳宫城,西退协防陕州。

  自然需要派兵接应,于是第二道敕命,便又发给了新任陕虢节度使卫伯玉。

  李汲确实打听到,在恳请召还张巡所部的同时,也有不少来自于兵部等衙署的奏疏,请求调动部分禁军出京历练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