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善善恶恶_大唐键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同跟自己说的那样,并不插手,只坐壁上观呢,还是……严庄狠咬刘晏,固然是痛恨刘晏抄了自己家,但更大的可能性,是他直接跟李辅国达成了某种交易。

  再进一步想,会不会是李适给了严庄什么承诺,命他相助李辅国呢?

  李汲越想,就越是对路,同时也越发的浑身发冷——政治斗争这种浑水,自己真的不习惯,也不适合掺和啊。倘若严庄是局外之人,以那厮的狡诡,恐怕第一时间就能看穿了吧,自己却后知后觉,虽得李适提醒,仍须一两个月以后,方才明戏。

  当日下值之后,李汲写了一张字条,命老门子传于李适,上书:“狐假虎威,异日或亦将有害于虎。”

  李辅国就任兵部尚书,虽然尚未能真正插手军事——他对兵权的把控,暂时还不如鱼朝恩呢——却已然有所征兆,野心毕露了;如今再通过元载,将财政大权也捏到了手中……倘若当真军、政、财三权归一,李适你们将来还能制得住他么?

  本来想写“养虎贻患”的,但那老阉贼又算什么“虎”了,只是假借皇权,操弄国柄的一只狡猾的狐狸而已!

  李适接到字条以后,当晚便来会见李汲。他对李汲解释道:“形势迫人,李辅国乃趁机有所请,即便知道后患无穷,亦不得不暂允啊——长卫,你是不知道孤的肩上,实压千钧重担。”

  李汲不由得轻叹一声:“内忧外患不绝,圣人却又……李辅国也是混账,他想抓财计,却不知若用非得人,大厦将倾么?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又想抓军权,但如今兵骄将悍渐生端倪,就老阉那两把刷子,如何控御得住?”

  他虽在京中,对于地方上的变故也大略都能打听得到,深觉经过多年的动乱、征剿,唐朝官吏尤其是军队的习气,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恶劣迹象,就此逐一向李适点明——

  “各镇节度,地方刺史,或不配位,将兵乃恃其力而欺凌之;或能得众心,而故生割据之志……”

  至于事例,看江淮就成啊。

  江淮地区,原本是唐朝的重要粮仓,数年间千里运粮,以资供河南、关中地区的战事所需,乃至于国家连续三任财政大臣,都是从江淮转运使晋升上来的——先是第五琦,然后刘晏,第三个是元载。

  然而从上元元年开始,这一地区却也发生了叛乱,导致北上的粮运断绝——京师仓空粮尽,百物腾贵,不能不说是直接受到了江淮之乱的影响。

  叛乱乃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发起的。

  其实刘展也是被逼反的。据说他刚强凌上,遂为节度使王仲升所恶,通过监军宦官邢延恩上奏李亨,说时有谶谣云“手执金刀起东方”,则刘展“姓名应谶,请除之以免后患。”

  ——真是天晓得啊,普天下姓刘之人千千万万,即便那谶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