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江东噩耗_大唐键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翁,常带笑容,行为举止却一板一眼,对李泌尤其执礼甚恭;后者则面相颇凶恶,体格极健壮,行动如风,寡言少语,但很明显不但对李泌,即便面对李俶时,也常失尊卑之礼。

  在李汲看来,李光弼是真将军,但或许有些不懂政治;而郭子仪,哪怕将来弃武从文,他也同样能够混得风生水起吧。

  李泌为李俶谋划,建议先不正面攻打长安,而命二将率师渡河而东。然后李光弼守太原,保障北线;郭子仪则先定河东,再谋南下奇袭潼关。只要夺取了潼关,那占据西京的数万叛军,不就如同瓮中之鳖一般么?到时候朔方军在东,王师会合来援的回纥兵在西,对进包夹,西京可复。

  旋以得胜之师东进,安禄山必然丧胆,会抛弃洛阳遁走。然而李光弼在击退进犯太原的叛军史思明部后,可以如前一般,东逾太行,挺进河北,则安禄山前失两京,后无退路,便只有授首一途了。

  李俶对此,自然满口称善——就他的战略水平,也提不出别的方案来——郭、李二将亦皆认可。

  只是事后李氏兄弟私下里分析,李汲就揣测说:“二将既领兵至彭原,却不能正面对敌叛军,规复西京,反要再东渡……之所以答应得这么爽快,不会是相互间有什么矛盾,不愿在元帅麾下并肩作战吧?”

  李泌笑着摇摇头,说:“固然二将于理军、用兵,其法迥乎不同,郭仁而李严,郭稳而李勇,然却并没有什么嫌隙。不过你也不算想多了,我料二将应承东出,正是为了脱离元帅掌控……”

  原因也很简单,此前哥舒翰潼关战败,那就不是他本人能力不行,而是因为朝廷的掣肘和催促,所以二将才担心若在李俶麾下,到时候若获乱命,身不由己,而且最终责任还得自己来承担,那多郁闷啊。倘若皇帝如同当日“信任”房琯一般,把兵权都交给我们,自可无虞,偏偏陈涛斜战败后,皇帝也慌了,要派个皇子做兵马元帅……

  那还不如赞同李泌的建议,我们拉兵出去,担当方面之任,基本在战术上完全可以自己做主啊——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乎?前提是你得“在外”才成。

  李汲因此就问了:“那么阿兄献此方略,也是出于这种考量吧?”

  李泌捻着胡须,笑而不语。

  李汲心说这就对了,别想着自家一人包打天下,既然要倚靠他将,就得先摸清楚他们的想法,如其所欲,才能让对方愿意跟你合作,并且可以发挥出最大的能动性来。

  然而对于李泌的谋划究竟能不能成功,他仍然在心中打一个大问号。固然跟随李俶出城去校阅朔方军,看起来确实比别郡兵马都要精锐,但若比起后世国家军队来,仍然接近于渣。而且郭、李能战,也只是耳闻啊,具体能打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