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土地问题_大唐键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方说鲜于仲通、章仇兼琼——鲜于仲通还是正牌的进士咧。即便郭子仪,虽然是武举出身,也曾多次担任过地方郡县或都督府长史,而长史、司马、管记乃至参军等职务,理论上也全都是文职。

  李泌说了:“纯粹的武夫而能得登节度使高位者,多是蕃人,如安思顺、哥舒翰、高仙芝、安禄山等。上皇多用蕃将,社稷几乎倾颓,此前车之鉴,吾亦曾多次向圣人进言也,必不足为后世法。”

  也就是说,李亨在叛乱基本敉平,社稷危而复安后,是一定会变更上皇故政的,多半会约束蕃将,且仍旧以文官出任采访使、节度使等地方军政要职,你若是只走武途,道路必定越走越窄啊。

  李汲皱了皱眉头,最终还是忍不住反驳道:“弟却以为,此番叛乱真正的缘由,并非上皇重用蕃将……”

  李泌横他一眼:“是何谓也?”

  李汲就此开始长篇大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安禄山的叛乱,肇因是重兵俱集边庭,外实而内虚,否则的话,即彼敢起异心,又岂能长驱直入,连破两京啊?而之所以外实内虚,端由府兵制崩溃,而只能招募长征健儿,抵御契丹、吐蕃。那么府兵制因何而崩溃呢?其由在社稷久安之后,田土兼并日益严重,贵族、官僚地连千顷,百姓却无尺寸之田可授。百姓无田,而欲其岁充军役,为府兵,可乎?

  “所以一切问题的根由,都是土地问题,是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的结果,就此引发连锁反应。继而士人多行文途,少履武行,明经胶柱、进士雕虫,则自武勋之家式微后,只有蕃人才肯因武功进身——他们也只能因武功进身。

  “鲜于仲通挫败于南诏,章仇兼琼之功实在于文政,难道文职的采访使、节度使,真能临阵摧敌,开疆拓土吗?由此安思顺、高仙芝、哥舒翰辈才能进用。

  “然而上述三人,终究是忠臣,即便蕃将之中,最终掀起反旗的,也只有安禄山、史思明等寥寥数人罢了。要在内虚外实,边庭募军之势既大,必然威胁中央,即便其首领不是蕃将,也迟早都会酿成祸乱。故谓叛乱之起,并非肇因于上皇重用蕃将——且时势如弟所言,上皇也唯有蕃将可用啊。如王忠嗣、郭子仪辈,能有几人?

  “且那李光弼、仆固怀恩,不也是蕃将么?”

  李泌听了这番话,不禁垂首沉吟,良久无言。隔了好一会儿,他才长叹一声说:“长卫胸中,实有丘壑,于世情洞见甚明。所言颇为有理,然而——若你执政,可有解决之策么?”

  李汲苦笑着一摊双手:“时势已然如此,恐难觅治本之策。农耕社会,土地兼并是必然趋势……”除非打破封建桎梏,迈入近代工业社会——“唯有天下大乱,然后大定,如唐初之际,或可解祸患于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