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卷楚汉 第299章巨鹿之战中的会…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欧巴]

  就在王离犹豫观望的时候,城中的赵相张耳,可没闲着。

  可以说,巨鹿之战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肯定离不开张耳和陈余。

  前文书说道,张耳和陈余,将赵歇立为赵王后,建都信都,张耳依旧担任宰相,陈余为大将军。

  随后,两人击败了叛乱的李良,迫使其逃到黄河南岸,投降了章邯。

  之后,张耳留在信都主持内政,陈余向北收拾赵地,募集兵卒,训练军队,展开军事建设。

  期间,眼见齐楚两地,章邯所向披靡,诸侯纷纷败绩。

  后来项梁取得东阿之战胜利,并在围攻濮阳的时候,派来使者请求合兵攻秦,张耳在和陈余商量过以后,准备答应项梁的请求,出兵支援。

  恰在此时,王离离开了在井陉的驻扎地,向信都进攻。

  信都属于新立的国都,兵少城破,张耳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信都难守,就带着仅有的两万军,保着赵歇往东走,退守到陈余正在城北练兵的巨鹿。

  此时,陈余正收拢了北部常山等地的赵兵,足有五万余众,在巨鹿城北日夜练兵,听说王离袭取了信都,连忙在城北处,结寨固守,与巨鹿城,城犄角之势。

  望着紧随身后,赶过来围城的二十万秦国精锐部队,又盘算了一下手里仅有的七万未经训练的赵地之卒,张耳深知,仅凭赵国一国之力,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

  于是,张耳在巨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求助援军的外交行动。

  张耳先后派出了数拨使臣,分别向齐、燕、楚等国求助,说明了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道理,也重温了秦之所以灭六国的绥靖教训,并申明天下之势在此一举,游说其各地诸侯前来救赵。

  在张耳高频次、有针对性的外交求助下,终于,诸侯各国纷纷答应出兵,救助赵国。

  除了楚国的五万之兵外,燕国派将军臧荼和齐国的田都各带兵数万,来到漳河西岸,隔河与巨鹿相望。张耳的儿子张敖也收代兵万余人而来,加上赵大将军陈余的兵马,诸侯联军的兵马达到十五万。

  而此时,章邯率军陷落邯郸后,也挥军北上,来到了离巨鹿城几公里的棘原,驻扎下来。

  这样,两军对垒,诸侯军共计十五万,秦军四十万。双方僵持在那里,不进不退,不攻不打,形成战争史上颇为独特的奇观。

  张耳心里清楚,按照军队实力,诸侯联军是打不过秦军的,何况人数也不占优,但是,联军已经组成,不打是无法解围的。何况巨鹿城中兵少食尽,坚持不了多久。

  但怎么打却是个问题,眼见联军已经达到,但都远远地不敢靠前,张耳知道,诸侯各军,也是害怕秦军的实力,不敢贸然进攻,更不愿为救赵国,充当炮灰和冤大头。

  如果要调动诸侯国的援军主动攻秦军,赵军就必须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