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2章 分封之后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欧巴]

  自此,秦分为四,楚分为三,魏分为三、齐分为三、赵分为二、燕分为二、加上一个韩,除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外,天下共封有十八个诸侯王,史称“十八王之封”。

  随后,在项羽的提议下,推崇楚怀王熊心为义帝,以示其尊于诸王。

  项羽草拟的分封方案,曾向楚怀王熊心汇报过。但此时作为孤家寡人的熊心,哪还有实力对此方案进行否决,只好应允。

  走完这个形式,得到了来自义帝的认可与支持后,项羽就在会上进行了一次性公布。

  诸侯们在项羽的主导下完成了分封,自此,以为天下可以相安无事,太平无忧了。然而,项王决然没有料到,自己精心炮制的分封方案竟然包含着诸多严重缺陷。

  首先,项王主要按军功分配土地,又把是否随从入关作为衡量军功的基本尺度。

  但这样的尺度,并没有囊括所有诸侯和义军将领在内。

  比如齐相田荣、赵将陈馀等人因没有入关,未被封王。但他们自认在反秦斗争中有很大的功劳,因而对分封之事满腹怨气,甚至嗤之以鼻。

  陈馀对人讲:“张耳与我功劳相当,现在张耳封王,我只为侯,这太不公平。”

  彭越曾响应陈胜、项梁而聚众反秦,也曾协助刘邦在昌邑攻城,因未能随项羽入关,未得分封。

  彭越率领的一万多人部队,此时竟无所归属,不得不对梁地展开争夺。

  这样的分封,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只得到参加会议的诸侯的认可,一开始就为其后天下政局的稳定埋下了隐患。

  其次,从事后的结果上看,分封不仅没有解决诸侯利益划分问题,反倒加剧了相互之间的征伐和敌对。

  比如,齐国的田荣很快就赶走齐王田都,攻杀济北王田安,后来又杀死胶东王田市,称王于三齐之地。

  赵国的陈馀也在同时赶走常山王张耳,恢复代王赵歇为赵王,自立为代王。

  在燕国,原燕王韩广则占住地盘,拒不去辽东,臧荼与之发生火并,将其击杀于无终(今天津蓟县),并占有辽东之地。

  项羽想通过分封来安定天下,事实上却引发了诸侯间新一轮的争夺。

  再次,项羽在分封中贯彻了自己的意志,虽然有一些协商和盟会,但他认为那样太浪费时间,又反复争吵不休,闹得他头大,到后来,为了减少方案制定时的纷争麻烦,干脆一人独操宰割之刀。

  项羽将自己的设想,经过与诸军首领的妥协和商议,通过最后的方案,公诸于众,既照顾了与会人员的利益,又强化了自己在这一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无形中彰显了自己的统治力。

  按照权力与责任自然相统一的规律,既然是你项王主持分封,稳定战后天下政治秩序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项王一人的肩上。

  项王固然是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