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1章 王贲出征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欧巴]

  见秦王问带兵的数量,王贲似早有准备,回道:

  “回禀陛下,据掌握的情报,魏国可调集的武卒约为八万左右,我军可征调十万锐卒,加上安陵的五万,总共十五万大军,即可攻取魏国。”

  秦王有些意外:“十五万,如此兵力,少了些吧,一旦用兵,周旋的余地太小,仅围大梁城,十五万都不充裕,何况还要顾及外围援军?”

  王贲道:“魏国疲弱已久,军备荒驰,大梁之外,几无守军,先期十五万足矣。兵者,贵在精不在众,战,贵在突击,而不在消耗。伐魏之战,臣当出其不意猛攻大梁,不与之持久消耗。一旦突击受阻,再增兵不迟。”

  王贲为什么不多带兵力呢?其实这与其父王翦一直与他强调的带军和从政的稳健策略有关。

  站在秦王的角度,秦国目前刚刚攻占赵、燕、韩大片领土,各地急需增派守军,能够抽调的军队确实不多。

  如果王贲张口要太多兵力,也会找来群臣的质疑。有时,看似对外征伐,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内的一番权衡。

  在秦国自傲轻魏的前提下,贸然请求过多兵力,难免会被上下一致看轻。何况一旦战事不力,后期再申请援兵,因距离较近,也容易增兵。

  秦王听过王贲的理由,点了点头:“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皆道:“左将军之议甚妥,如此,攻取魏国指日可待。”

  看,这就是政治。任何军事家,如果不懂政治,那么战胜之时,也就是倒霉开始之日了。

  秦王于是准奏,命王贲择日出征。

  出征之日,少不得文武百官,俱至灞桥,劳军壮行。

  但劳军的人群中,独独不见其父王翦的身影。

  原来,这正是王翦一直告诫王贲的带军出征和为政之道,也是为何王贲不肯带太多兵的原因之一。

  秦王嬴政,作为一代明主,世代秦王家族,深谙驾驭文武之道。尤其是经过嫪毐之变后,对军权的掌握,可谓是不敢掉以轻心。

  在整个秦国统一过程中,王翦父子居功至伟,可以说,后来秦国统一的四分之三领地,都是王氏父子打下的,这使得秦王不得不考虑王家兵权过大的问题。

  王翦、王贲父子军事能力太过强大,要是弃之不用殊为可惜。但秦王的方法是绝对不能两个一起用。

  秦王伐魏,选择用王贲为将,随后,将王翦软禁和秘密监控起来,一是坚固王贲的杀敌之心,又要防止父子分别同领大军时,意外生变。

  对于这种防人之举,王翦、王贲二人,自然是无奈又顺从,自古能臣遭忌,手握重兵的在外之将,历来是君王的心腹大患,否则,一不小心,后世的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代价最小的夺取江山方式,就可能演绎而成。

  而王翦、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