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57章小人物也敢妄想驱狼吞虎?_大明之太孙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日之后,哈密城池。

  大元肃王,大明哈密王纳忽里,率一众哈密贵族亲自出城迎接前来驰援的帖木儿帝国大军。

  哈密城居平川之中,周围城宽不过三四里,惟有东北二城门。

  人民数百,住矮土房,城东有溪流,水西南流,果林二三处,种楸杏而已。

  蒙古族、回回族杂处于此,衣服礼俗各有不同。

  哈密号称一国,人口实则还不如大明一城镇,奈何哈密国地处天山东部战略要地,是西域和中亚各地派往中土的贡使及往来内地商旅必经之路,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故而成为了兵家必夺之地。

  基于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哈密虽然建国时间很短,但这个国家的发展历史却很长,就像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钉子户,尽管外面风骤雨急,哈密却始终屹立不倒。

  哈密依附过波斯、阿拉伯、蒙古甚至大明,却始终保持着自己与世隔绝的独立性。

  三姓家奴这个词语,用来形容在各国夹缝中挣扎求生的哈密国而言,再适合不过了。

  纳忽里历经大元帝国与大明帝国政权交替的动荡时代,本身乃是元威武西宁王出伯后裔,察合台系,元末纳忽里以威武王身份镇守哈密地区,后元廷改封为肃王,元亡以后,纳忽里拥兵自立,建立了哈密国。

  但称王自立的好日子还未过上几年,洪武十三年明军渐逼哈密城,纳忽里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向明朝纳贡称臣。

  但论及血脉远近,纳忽里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察合台系蒙古贵族,自然不愿给大明做一条老实巴交、摇尾乞怜的舔狗,故而选择两边骑墙,在大明帝国与帖木儿帝国之间摇摆不定,当起了一个“双面间谍”,试图以此维护哈密的独立性,继续称王自立。

  奈何前些时日明军突然进军河西走廊,兵锋直指哈密之地,即便纳忽里再愚蠢,都看明白了此次明军突然兴兵进犯的决心与目的。

  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可怜兮兮的哈密王只得向帖木儿帝国求援,希望大帝帖木儿看在哈密这块战略要地的份儿,出兵击退明军。

  能不能驱狼吞虎,纳忽里并不能保证,但即便将哈密送给承袭察合台汗国衣钵的帖木儿帝国,也比被大明帝国强占要好的多!

  正暗自思索间,远处却是出现一队铁骑,为首之人其面横阔,而上下有颧骨,眼无上纹,髪须绝少,行状颇丑,浑身却透露着剽悍杀气,赫然正是大帝帖木儿的次子奥马尔!

  “纳忽里参见殿下!”

  还未等奥马尔勒马止步,纳忽里便迫不及待地跪倒在地,身后的哈密贵族尽皆如此,可谓是给足了奥马尔面子。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奥马尔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居高临下地询问起了明军的动向。

  在得知明军仅是驻军在肃州城,肃清歼灭盘踞游牧在甘肃境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