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章羞愤_嫁娇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放在案前的手拽成拳头,隐隐颤抖。

  他的孩子啊……

  战胜后,盛武帝将安华长公主的大义之举宣告天下,大行封赏,甚至对安阴公主宠爱有加,更胜亲女;至于舒家,他赐下金银珠宝,丹书铁券,以及一个追封舒骋为镇国大将军的旨意。

  没有人敢说盛武帝偏袒了谁,又轻慢了谁。

  古往今来,将帅之位本就是前赴后继,不能因为谁家的倒下了,便连整个国家都倒下了,也不能因为谁保家卫国了,他就代表整个国家,甚至逾越皇室王权;后舒家叩谢皇恩,继续肩负着身上的责任,镇守北关之人成了舒清桐的父亲,舒震。

  浩浩银霜千里寒,昭昭赤心镇国安。

  这就是舒骋,不会是别人。

  席间一片死寂,甚至有人浮想联翩——当年盛武帝只将安华长公主的义举昭告天下,却对舒将军冒死救下小公主一事淡淡略过,许是不想让谁遮盖了安华长公主的功劳,许是不愿让舒家自恃功高。

  舒清桐竟然在手抄的法华经里夹杂这样一首诗缅怀舒将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舒家对陛下当年的决策不满,为惨死的舒家儿郎抱屈?

  一片死寂中,舒清桐对着帝后跪下,定声道:“禀陛下,臣女幼时常听闻长辈说起三叔往事,舒家痛失良才虽为可惜,但大齐君民一心,英勇良将前赴后继保家卫国,三叔作为其中之一,亦是舒家的荣光。”

  “三叔命丧关外,因敌人诡谲至今尸骨无全,清明将至,臣女手抄经文,只愿三叔英灵得以安息,因一时大胆揣测三叔当年镇守北关时的心情,方得此诗。只是没想天灾降至,有了这场义卖,没来得及将诗文取出,臣女以为,三叔在天有灵,得知舍利与经文能换得银钱救助灾民,定会甚感欣慰,遥祝大齐。”

  安阴死死的盯着舒清桐,似要用眼中的毒将她淬死,舒家儿郎众多,死了一个而已,她却是失去了唯一的母亲,舒家凭什么作出这般悲恸之色,自恃劳苦功高!?但当着帝后之面,她不仅不能生气,还得一同感激舒家人。

  盛武帝沉冷的眸子盯着舒清桐看了很久,似乎在分辨她是真心还是说慌,良久,他抬起手,内官赶紧上前自舒清桐手中取过笺纸,送还到盛武帝手中。

  盛武帝将手中笺纸按照原本的纹路对折,再对折,握在手中,声音略沙哑:“这首诗,写的极好。”

  席间有窃语骚动,舒清桐诧然抬眼。

  盛武帝无声一笑:“想不到镇远将军府除了精忠报国的儿郎,还有这样才情横溢的姑娘。起身吧。”

  舒清桐叩谢皇恩,提裙起身。

  盛武帝又道:“朕十分喜欢这首诗,不知郑姑娘是否愿意将它赠予朕?”

  舒清桐惶恐道:“此为臣女之幸。”

  盛武帝点点头,将笺纸放在手边,意味着此事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