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1、好像并没有那么恐怖_舰娘之红色血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两章主要是研究聚变武器的真实威力,本来就非常了解的,或者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跳过去,基本不影响剧情。)

  科研设备模拟的结果,与自己的惯性认识有着明显的不同。

  沐风觉得,自己的认识,和模拟设备,至少有一个出了问题。

  沐风打开旁边的说明条目,仔细的阅读里面的内容。

  这里面不仅有基本介绍,还有各种公式、参数,以及各种历史记录。

  裂变和聚变武器不仅爆炸威力大,而且杀伤方式也更多,有冲击波、光热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核电磁脉冲等。

  冲击波是最容易理解的,它是最为有效,最为可控的杀伤方式。

  光热辐射,聚变武器爆炸之后,除了单纯的能量冲击波之外,还会以极强的光热辐射的形式,向外放出大量的能量。

  强光和高温,能够点燃城市中的各种可燃物,引发大面积的城市火灾。

  大爆炸之后,城市消防机构肯定已经瘫痪了,再加上冲击波的推动,火灾会连成一片,形成一场恐怖的“火风暴”。

  早期核辐射,是爆炸的当时释放出的中子和γ射线,能够直接杀伤人员。

  放射性沾染,是爆炸产生的蘑菇云,激起的尘土、微粒,在空中受到放射性污染,降落到地面之后形成的“辐射落尘”。

  电磁脉冲,是一种无差别大范围磁爆攻击,主要是对电子器械造成破坏。

  在实战中,可以根据对于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引爆高度和方式,对需要的杀伤方式进行优化。

  一般不会把聚变弹头当作专电磁脉冲武器来用,同时,早期核辐射的杀伤范围,一般不超过冲击波的杀伤范围。

  所以实战中关于聚变武器的打击规划,主要考虑冲击波、火风暴、辐射落尘三种杀伤效果的作用范围。

  而在这三种主要杀伤效果中,又明显的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重要性等级。

  具体的杀伤范围,也都是有不同的方法可以估算。

  首先是冲击波,它属于瞬时杀伤,是核打击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的。

  冲击波超压的强度,可以用psi表示,关于不同psi的具体破坏效果,可以从各种文献中找到答案。

  1979年美国国家情报评估NIE11-3/8-78里面对“软目标/面目标”的摧毁标准是15psi,这“足以摧毁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物”。

  苏联的人防规划中,城市周边的疏散“缓冲区”,目的是防止人口受到的冲击波。

  这种强度的冲击波作用下,房屋的玻璃会被震碎,木质棚户之类的低强度的建筑可能倒塌。

  1979年美国技术评估办公室的报告《核战争的效应》里面认为:

  爆炸冲击波超压达到5psi,人员有50%的概率死亡,冲击波超压达到12psi以上,人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