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二章 江南多才俊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机端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大同,古称平邑、平城,左拱幽燕,南屏太原,西临河套,北控沙漠,扼北方游牧诸族南下之要道,实为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历代以来,大同都是中原与胡虏交锋的重地,先有汉高祖白登之围,后有汉武帝马邑之谋,北魏时更为皇室拓拔氏龙兴之地,其后则为隋唐之突厥、北宋之契丹、北方金与蒙古入关之地。

  自成祖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天子守国门,宣大三府三镇作为京师屏障,大同的地位愈显重要。

  大明洪武初年,魏国公徐达为防蒙元残余势力南下,开始集中山西财力、物力、人力筑造大同城。

  大同的主城东西南北各六里,有城门四座,皆有瓮城,修筑的非常坚固,除此之外,还在北面武定门、东面和阳门、南面永泰门外分别修筑了三座关城。整个大同,从防御上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当初纥达每次南侵都不敢打大同的主意,若不是赵全从内部打开了城门,就算是再有十倍的蒙古军队,大同也绝不会失守。

  清远门的城楼上,易天一身平民衣冠,负手而立,目视朝阳满天的天际,长长的叹了口气道,“百年来,靼子就在黄河对岸了,与我朝对峙我朝俱处下势,可是一个月前却被朝廷大军击败……”

  一队精兵在他身后躬着身子,一旁的李彦浑不在意的笑道,“这一切都是皇上英明指导,夏首辅与大人您筹谋全局之功啊!”

  易天摇摇头,“李总兵此话固然有理,可是却又不妥之处。”他道:“京师之役虽有朝廷之谋,可是朝廷禁军和地方卫军几十万大军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的,这又怎么可能被人遗忘呢?”

  李彦脸上浮现一层忧虑之色,“大人所言极是!此前大同镇被也先攻陷后,不少大同兵都撤到了山西镇,加上原有兵额,整个太原镇得有兵七万人、马三万匹以上。这么多年以来,各地兵力不会少于三万。以大同的那五千铁骑和地方近十万大军,他鞑靼若是想要再次南下怕是占不到什么便宜。如果鞑靼的兵马失利,估计宣府也就不会有碍,俺答那些外虏最爱打秋风,若是我们打赢了,他就老老实实的呆着,若是我们打输了,他第一个南下劫掠!宣府镇有兵九万多,太原陈兵十余万,大同又有十万将士,若是他真跟我们干起来,这宣大三府三镇三十万大军怎么能让鞑子有第二次机会到京师去?”

  一旁的王景隆嘀咕道,“说的头头是道,打起仗来便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李彦听见了没有再理会他,仿佛是在自言自语般,“你倒是在京师出尽了风头!可老子的大同军在城池上与鞑子血站的时候,你还在家炕头搂着老婆喝酒呢!”

  说完便陷入了沉思。

  旁边的李德明不敢打扰他二人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