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六章 破绽百出_执宰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机端对于皇帝一反常态直接干预严党和清流这件事,老谋深算的严嵩是有些不明所以的。入京将近十年,当年从南京调回京,他不过是杨廷和的一颗控制嘉靖帝的棋子。后来,出乎意料的他看清时势转投嘉靖帝,一片好的青词让嘉靖帝一直窘迫不堪的局势开始反转。在左顺门以后,大礼仪之争已成定局,杨廷和遭罢黜,一班阁臣也不被嘉靖帝信任,渐渐疏远。直到张璁入阁以来,严嵩才有了机会得以升迁。

  嘉靖帝当初与张璁君臣一心合力变法,想要一举扭转自土木堡之变以来的颓败之势。在嘉靖帝的支持下,新一轮内阁制定新的朝廷大政,下令减轻租银,整顿赋役,赈济灾荒;勘查皇庄和勋戚庄园,还地于民,鼓励耕织;体恤民情,集异纳谏,勤于政务;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

  那一段时间,大明百姓无不称颂嘉靖帝的圣明英武,海内翕然称治。可是,好景不长,张璁以后无人能够继续实施大政方针。而由于对政务的厌恶,嘉靖帝开始避见大臣,除内阁大臣以外任何文武拒见。直到嘉靖帝秘密去世以前,大臣想要见他没有圣旨或经传召是根本不可能见到他的。嘉靖帝避居西苑,召集方士道人一齐练道修玄,每日不是斋礁就是祈坛,同时搜集童女入宫供他淫乐,如此等等宫内所耗糜废巨大,宫里不足还要向户部调用。弄得百姓民怨沸腾,百官人人惶恐!

  年初,擢夏言为首辅以后,嘉靖帝更是将朝政撒手不管。嘉靖帝外宽内忌,表面不干涉国政,暗中利用厂卫掌握着整个大明的经济和政治。虽然让内阁有了很大的权利,但还不至于到替皇帝抉择的地步,更何况还有司礼监牵制,内阁独大不足为惧,大局还掌握在嘉靖帝的手里。

  如今,正是严党和夏党斗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两方正势同水火,不分轩轾之时梁文的一道圣旨召陆炳入京,并且大肆抓捕弹劾严嵩党人的官员。这样明确的偏帮严嵩一党,不应该啊?

  严嵩反复思考都不得其解,自认为已经将嘉靖帝的心腹揣摩的一清二楚的他,这时候竟然也没有了主意。

  同时,代替易天坐镇宫内的陆吾也是有些模棱两可了。调陆炳进京,这是一招杀手锏,表面上是排挤打压夏党,偏私严嵩一方。实际上,陆吾这一招是另有所图。他在为易天回京在做准备,打压夏党不如说是明着打压实际在保存夏党的实力才比较符合事实。

  因为给陆炳的那张名单并不是上奏弹劾严嵩的那帮人,陆吾让陆炳抓的都是些偏向严党但又明面上属于夏党的这类人,至于情报方面秦福早就联系了北镇抚司的肖远查实了。夏言致仕表明上是与严嵩斗法失败被迫离京,实际上呢是陆吾一手在背后操纵,严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