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一章 后悔的吴三桂_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吴现在真的很后悔。

  他当初在李自成和鞑清之间选择了后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跟老李实在尿不尽一个壶里去。

  但再具体的分析,你要说他不对鞑清的八旗大兵信心十足,认为其战力绝佳天下,一旦入关必可横扫八荒,那也不可能!

  辽军早已经被鞑子给打怕了。

  而当时的大明又实在没什么东山再起的气象,精锐尽失,一如当年仓惶南逃的赵宋。

  吴三桂选择鞑清投靠,是真的没想到这局势的发展竟演变成现如今的模样!如果能早知道是眼下这幅样子,他早带引心腹南下投奔崇祯了。

  现如今不提李自成的卷土重来,只说秦朗的奇峰突起,就大大出乎了吴三桂预料。

  开始的津门之战还算是小打小闹,但徐州之战就不一般了,那是改变战事走向的一战,飘摇中的金陵小朝廷一下子就稳了。而等到覆灭阿济格军团的长江一战结束,吴三桂就感觉自己脑门是狠狠的被狼牙棒给敲了一下子,头冒金星啊,整个人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数万无敌天下的八旗兵的折损,这根本就是吴三桂想都想不到的事。

  这事儿进一步增大了吴三桂军于清军中的份量比例,但这却并没给老吴带来什么具体的好处,相反,吴三桂更加被八旗贵胄们猜忌了。

  眼下老吴的处境就是最好的一明证!

  吴三桂部三万余精锐近乎被限制于鄂西,偏偏紧挨着他的多铎集团就拥有着鞑清最为强大的精锐战力。直接震慑着吴三桂,让他不敢有丝毫的异动。

  作为鞑清旗下的一条猛犬,当清军实力强胜的时候,多尔衮等自然有足够的信心驾驭吴三桂,让之为鞑清开疆辟土,冲锋陷阵。

  可现在清军连吃败仗,损失巨大,多尔衮这些高层自然就担忧吴三桂反咬一口了。

  谁叫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把吴三桂当成自己人呢?

  整个鞑清才多少兵力?一个老吴手下就坐拥四万关宁军,还有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夷丁突骑。

  这吴三桂本身就拥有着反咬鞑清一口的实力,这就是老吴最大的原罪。

  更别说吴襄和吴三辅至今还好好的活在金陵。

  所以,战略上被闲置,实际掌控区域也相当有限的吴三桂,他怎么可能一点‘心思’都不起?

  自己的亲爹和兄弟都在金陵,这是他与崇祯先天上就存在的联系渠道。

  秦朗都不清楚吴三桂具体是什么时间点与崇祯有了联系,他唯一敢肯定的是这个时间点肯定在长江之战前,而且这双边关系处的还挺不错。

  否则老吴向他订的棉甲,那就是能进得长江口,它还能过的镇江、金陵、芜湖、安庆啊?

  老李的棉甲是秦朗军包送到岳阳,吴三桂的货可就是他自己来运输了。

  现如今的局面对鞑清相当的不利。

  张献忠在川蜀,固然现如今大西南明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