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0章 抓生产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赶来善阳过冬的牧民和牲口数量有些超出孙享福的预计,是以,原先修建的那些暖房有些不够用,烧砖修房已然是来不及了,孙享福干脆组织大家在背风的山坡下挖起了地洞,地暖足够让牛羊不会被冻死,挖出来的土,则是被垒成了一道道不算高的土墙,加上木制三脚架横梁,盖上牧草,便是一个简易的矮小房屋,不过这种房屋不是用来住人的,而是用来种菜的。

  冬日里,只要不被厚雪压实,在关中种植的那些菜,在善阳也能种,这种由牧草制作的房顶能够挡雪,土墙能够挡住大风,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还可以轻易拿掉房顶上的牧草,让蔬菜晒晒太阳,反正是顺手为之,种多一点是一点了。

  都护府负责民政的书吏很忙碌,他们每天都要给几百上千的牧民发放户籍凭证,取名字更是取到脑袋疼,什么赵一百,钱两百,孙三百的都出现了,直到九月下旬,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的时候,所有的忙碌才告一段落。

  翻看着安北都护府的户籍册子,孙享福很欣慰,九万三千余户,人口三十二万七千余。这还不算朔州三县一城的,当然,这三十多万人口,也不都是草原上归顺过来的突厥人,光王氏的农奴和最近迁过来的其它世家的农奴,也有近十万人,胡汉比例在二比一左右。

  在这个胡人比汉人还多的城市里,汉话,却逐渐成为了主流,因为大雪下来之后,所有人都得猫在城里,他们在干什么呢?

  首先一部分人就被善阳的各大作坊招募去了,尉迟宝林的铁匠作坊,直接招募了三千人,王富主持的木料作坊,招募了五千人,再有什么皮货加工作坊,食品加工作坊,煤炭,炭炉加工作坊等等等等,首先就把非世家农奴的青壮招收了个干净。

  现在,孙享福手头不仅钱多,资源也多,世家子没办法跟他争,因为牧民都要养活牛羊,需要大量的牧草,孙享福之前组织的千人割草队,囤积了大量的草料在城里,只有去孙享福名下的作坊做工,才有草料发给你,世家子们却没有这样的准备,牧民们在这种时候可不会只认钱。

  这些突厥人在以少量汉人为主导的工坊里,首先就要学会听从汉语指令,而他们的孩子们,则是被集中到了专门教授汉语的几大场所,据说,孩子们只要学会了汉话,也能在城里挣着钱,而且,那些教汉话的场所,会给孩子们发吃的,每天至少有一个囊饼和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汤喝。

  有这样的福利在,傻子才不让孩子们去呢!

  “周纯,克服困难,再多建一些民居备用,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乞骨仆也会带着他的族人来善阳。”

  现在孙享福只要出门,总会前呼后拥的跟着几个人,走到了那一方面,那一方面负责管事的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