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0章 矿的问题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享福再度被一个千古名城的品德所折服,也难怪历史上李世民会赋一首‘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赠给萧,他可真是一位仁德兼备,忠于国家的诚臣智者。

  当然,萧这么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新的科举制度背锅,借势再度退下来,让更多李世民的铁杆能够有机会上位,或者给李世民一个调整人事的机会,是他们之间的一种政治默契,据记载,这位可是六度罢相的主。

  正事还是要继续谈,搞懂了萧的心思之后,孙享福又道,“如此,下官便以萧相的名义,提前发布整套科举的制度,也好让全国各地的考生,早日根据制度准备应考。”

  “嗯,一切都依你的想法实行,最好把考题也设计来出,老夫在这种比较新颖的机谋方面不如你,就只管执行就好。”

  萧对于孙享福的才能,早就充分认可了,如果是以别的大臣的处事风格,肯定不会像他这么牛气一改到底,他们会考虑各方反应,畏首畏尾的同时,选择一些妥协或者平衡的办法,而几度沉浮的萧却是不怕,做的彻底才是他一贯的风格。

  历史上的他,在改革这个问题上,就一直都是急先锋,连房玄龄和杜如晦都劝不住他,已至生出一些矛盾,这也算是他的一种性格吧!只要是他认定了是好的事情,他就会坚决的执行,不计较对于他自己本人名利方面的影响,这一点,也是李世民喜欢用他的原因之一。

  “如此的话,还请萧相让朝廷各部门尽快上报所缺人手数量,专业,以及特长,这样,咱们就能根据各部门所缺少的人才,针对性的取士,至于地方,根据人口户数不同,咱们限定一个标准配备就好,让获取了文凭的考生,自行选择实习地点,如此的话,对外,咱们也有个合理的说法。”

  把科举,办成是一场朝廷各部衙门根据岗位对社会展开的一次招聘会,这就是孙享福的目的,只要执行的好,像宋朝,明朝那种被沉官拖垮的现象,大唐应该就不会出现了。

  缺什么人,就招什么,谁家都是这样,合情合理,别人挑不出毛病。这种制度一旦形成,今后在官员满员,没有空缺的时候,不开科考,也属于正常,不让所有人都把晋身的希望放在科举上,那么其它方面出头的渠道就变的更加重要起来,这样,职场上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而这个制度实行之后,朝廷只是供养少部分实习生,只是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话,待遇跟一个工人差不多,花费可以低到忽略不计。

  之后成为要官员的实习生,需要得到各部门领导的认可,地方官,还需要得到百姓的认可,那么,大部份官员上任的时候,其实都已经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群众基础,这样会让朝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