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04章:强到没对手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一个民族来讲,什么才是一个民族的基石?很多人会说教育、金钱、资源之类的,但往往忽视掉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一名优秀的母亲。

  总说一个民族的未来在于年轻一代,通俗点就叫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啥的。那么孩子是怎么来的?呃,是两性造人,然后是妇女怀孕到呱呱落地。

  孩子落地之后,照顾他们的必然会是母亲,除了必要的进食之外,母亲需要照顾孩子,一直从怀中的小婴儿到能够满地乱爬,再来就是学说话、学走路,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给孩子建立初步的世界观。

  社会上只有少数的父亲才有足够的空闲去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实际上孩子与之相处时间最多的是母亲。相处中,孩子该是有什么样的童年,基本上都是母亲在决定。有些母亲会从小教育孩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常就是“那个不可以”、“这个不可以”、“那个做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个做了会有什么后果”,孩子简单地将这个过程叫什么都是“不”。

  华夏的教育,还真的就是一切在“不”中进行,极少极少的母亲才会鼓励孩子去干一些增涨见识的事。这样造成的是什么?是缩手缩脚从小培养。直白点地说,就是束缚了孩子天然的求知欲望和冒险精神。

  想要教育出一代优秀的孩子,必须要从母亲先教育起来,帝国喊这个都喊了十来年了。

  帝国不但在喊,实际上也真的是在做,因为全民教育的普及是将男女都包含了进去,可是相当多的家庭是将女孩当成“赔钱货”,认为女孩失踪会嫁出去成为某个谁的媳妇,以其让女孩去读书不如让她在家帮衬。

  事实上类似的观念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存在着,造成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的原因不是其它,是因为每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不好,一是负担不起孩子的教育,二来则是家中多一个能干活的劳动力确实能够帮到很多忙。

  帝国普及教育已经做了十来年,然而查看一下在册的学生名册就能够看出一个比例,男女在校生的比例是十比三,也就是说,十个男学生才有三个女学生。而这个其实是近一两年来的比例,早期的时候一百个男学生才存在不到四五个女学生。

  近几年来女学生的增加是跟帝国的宣传有关,再则就是帝国的经济状况腾飞关联更大,日子开始变得好过,不再那么急缺劳力,这样一来女儿送去读书似乎也没啥。其实,比较重要的是,帝国从之前教育还有部分收费,转为完全的免费,同时去了学校还有中午的免费营养午餐。等于是,不少家庭让女孩去读书纯粹就是为了省下照顾的时间,和中午的那顿饭……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气质,有些脑子再聪明看去也是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