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0章 八方雷动(五)_长安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父是个外粗内细之人,临行时特别叮嘱我说,若有他的回书,第二、四、六、八句当是藏头之句,合起来应该是‘仁义两全’。但是这封信,没有。由此可以见得,书信,绝对是伪造的!而且,字迹虽然极像,但语气并不十分相似。家父虽是饱读诗书,但行事粗犷狂放不羁,哪怕是写公文,也是洋洋洒洒粗声大气,绝不会像这般低婉温文。”

  秦慕白与苏定方各自惊异,拿起信来参照刘义所说的方法细细比对,果然如他所说一般,破绽百出。

  “你父亲还对你说了什么?”秦慕白问道。

  “家父曾言,忠义难两全,公私不可兼顾。”刘义的心情已是十分沉重,缓缓道,“朝中有人指名道姓要我父亲出使吐蕃,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我知道。”秦慕白说道,“十年前你父亲还只是河北相州一小县的区区主薄,后投入长孙无忌门下,才扶摇直上做到了四品鸿胪寺卿,朝堂大员。说到底,他是长孙无忌的人。”

  “是这样没错。”刘义并不否认的点头,说道,“以往家父对长孙无忌一向是十分推崇并信任的。可是在这一次的战和之争中,家父却有了自己的想法,认为议和赐婚并不妥当。他在鸿胪寺供职多年,接触的吐蕃人不少,深知胡人秉性贪婪无信,深为厌恶。但又碍于师生之情,不好违逆长孙无忌之意,只得奉令而行。其实家父心中十分清楚,对吐蕃是战是和,在将军与家父这样的人看来是关乎国邦命运与百年大计的事情,可是在长孙无忌等人看来,却是党争伐谋的关键所在。家父痛恨朝中的党争,但又无力去改变……家父不止一次的对我说过,长孙无忌等人生活在狭小的长安与皇宫之中,渐渐的迷失了利益与权力的争夺之中,丧失了国士该有的眼界与主张。现在的长孙无忌,已经不是建国之初的长孙无忌了。其实,对吐蕃的战和问题无须争论,大唐与吐蕃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争斗就将永远继续。因而从长远来考虑,只有凭借武装力量来进行征伐平定、再进行彻底的兼容并包才是唯一的解决之道。可是长孙无忌等人不愿意将兵权与权力外放,不愿意有人获取比他更高的功绩与威望从而在朝堂之上竖下强敌,于是……”

  “你不用说了,我明白了……”秦慕白点点头,叹息道,“于是你父亲十分的为难。于公,他根本不愿意与吐蕃议和;于私,他不能违逆了恩师长孙无忌的意愿。他很为难,于是决定以死解脱,对吗?”

  “不是解脱。家父虽是一介儒生,但却是宁可断头绝不屈膝的硬骨头!”刘义突然大声道,“家父,是抱定一颗必死之心,赶赴高原的!他之所以将我带来,一则是留待今日给将军报知实情;二则,也是希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