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77章 孔子的学习之法!_儒道至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字体简化,训诂注音,题海战术,都是重中之重,四者缺一不可。

  所谓题海战术,就是走向学生举一反三的对立面,要举一反一,举四则反四,不要鼓吹什么素质教育,就是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样既不会漏掉任何大器晚成者,也会让普通学生获得明显的提高。

  在圣元大陆也好,在华夏古国也好,每个学生都必须要认清一件事,学习的目的不是通过考试,而是丰富知识,是获取能力,是在生存,是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太多的学生在孩童少年期接受错误的教育,以为学习就是应付考试,最终即便学有所成,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却陷入迷茫,稍有挫折便无法克服,浑浑噩噩。就算后来意识到自己当年犯下巨大的错误,却在巨大的惯性推动下难以静下心来重新学习,人生自然无法进步。

  在很久之前,方运就决定要给所有学子一个清晰的认识,即便大部分学子未能看透学习的本质,至少早早被点出来,对其人生有一定的修正作用。

  方运这些年早就阅遍圣元大陆所有版本的《论语》疏注,同时还阅尽华夏古国相关书籍,对《论语》的理解早就登堂入室,有了自己的见解。

  早在晋升二境大儒后,方运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实力达到一种瓶颈,意识到自己可以晋升三境,但再往上非常困难,心有所感,反复阅读《论语》,最后被孔子所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吸引,反复揣摩,恍然大悟。

  这三句话不仅在圣元大陆,连华夏古国也几乎人人都知道,可真正能看透之人,也就是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默而识之,是第一步,就是最基本的阅读和记忆,即便是死记硬背也无所谓。

  学而不厌,表面意思是学习而不厌烦,但意译则应该是学习不能有局限性,必须要要有广度,同时在擅长领域有深度,反复学习。

  最后的诲人不倦,方运一开始只以为是孔子的教学之法,但经过揣摩才明白,这根本就是学习之法!

  “诲人不倦”的重点不是教导人,而是后面的“不倦”,是要不疲倦和不藏私地教导他人或者说分享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对知识学问掌握得更加透彻和牢固。

  方运当时悟透之后,立刻想起后世曾有人研究,听讲和初步学习只能获得少量的知识,不过十之一二,并不牢固,因为大部分所学会遗忘消失。

  只有经过复习之后,才能牢固获得一定量的知识,也不过十之二三.

  可若是用教导或交流的方式把所学和所复习的知识说出来,那么获得的知识不仅多,九成甚至满十成都有可能,而且非常牢固。

  数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知道这个道理并一直运用!

  方运越读《论语》,越发现这本书最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