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九章 质量堪忧的军校生_抗日之烽火连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勉强算是个士官教育。

  张炜坚定的认为,叫他们上战场打仗,简直就是草菅人命。这种搞法会形成恶性循环以及一种资源浪费。

  按照军校的招生要求,能够报考的必须是十八岁到二十四岁的青年,而且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开战后,前线的军官伤亡惨重,战前培养的军官,在抗战的第一年,伤亡了一半以上,基层部队的指挥军官,被迫大量从行伍中提拔士兵,用有战斗经验的士兵来充任。

  这些有战斗经验的士兵,可以说他们是合格的士兵或者士官,但是要让他们当军官指挥部队作战,还不够格,属于无奈之举。

  正规军校毕业的军官缺口极大,为此,中央军校一边在各地开办分校,同时又适当的降低了招生标准,以期望招来更多的军官。

  尽管是降低了标准,可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依旧不低,以前是具有高中文化以上的学生,降低后的要求,也是要具有初中以上文凭的学生才能报考。

  国家认识字的人比例不高,有初中,高中以上文化的适龄青年,更是稀少,以国内的教育水准这些人本身就是一群有限的资源,用光了就没了。

  士兵很多,打光了实在不行还能靠抓壮丁,抓老百姓来当,有文化的青年人,死了就死了,想再快速培养是不可能的,高中以上文化的培养周期是十几年开外。

  把这些军官的苗子,经过粗糙的教育就拉上战场,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浪费,粗糙的教育,导致了这些有限的军官在战场上大量伤亡,军官的缺口越来越大,然后为了补充缺口,又用更粗糙的教育培养军官,如此一来造成的恶性循环。

  只能让部队越打越弱,战斗力越来越差。

  自己身上的担子真不小,即将到来的带训,实际上就是对军校生实施一次再教育,在他们现有的基础教育上加强,尽可能的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官。

  事情紧急,张炜要训练他们,只能追求最快最有效的办法,这些军校生欠缺的一个是战术上的精良教育,还有就是自身军事素质的不足。

  按照他们的受训时间,这批学生的“军训”入伍生时间就不够长,入伍生时期,进行的是基本的军事训练,让学生们对军队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让他们养成军人气质,先做军人,才能做军官。

  他们的人数正好能编成一个连,那张炜就这么做好了,把他们编成一个步兵连,不在训练场上的时候进行书本上的战术再教育,在训练场上让他们以连单位实践,演习书本上所学的战术,理论讲解与实际操练相结合,这是目前最好,提高最快的办法了。

  顺便,还能帮助军校生们提高使用武器的能力以及单兵的战斗素质,以后上了战场有不亚于士兵们的战斗素质,生存能力自然会变强,尽量避免在战场上“秒挂”的事情发生在军校生们的身上。

  基层军官会在一线火拼,自身战斗素质要是不合格,在战场上极易突然阵亡,届时基层部队失去了军官,势必会发生混乱。

  没有控制基层部队的军官,失去组织的部队就能产生连带反应,影响到整个战线!

  提高这些新二十二师未来基层军官们的素质,意义重大,做的好,全师的战斗力就能上一个档次。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