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9章 联手绞杀_盛世华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9章联手绞杀

  “……譬兹梁栋,有若盐梅……”

  “以齐国公长孙无忌为赵国公……”

  “以吴国公尉迟恭为鄂国公……”

  “……”

  “以翼国公秦琼为胡国公……”

  十月初一中朝会,朝堂之上一名礼部官员高声宣读着一份圣旨。这份圣旨稍微有些长,读了七八分钟才结束。

  但没有人觉得困,因为这份圣旨关系着数十位顶级勋贵的封号调整。

  圣旨宣读结束,被念到名字的集体出列拜谢道:“谢圣人恩典,臣等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李世民威严的道:“诸卿免礼,你们皆国之砥柱……”

  一番客套的夸奖,总结起来就是大家都是国家栋梁,治理国家劳苦功高,封赏是对你们的褒奖云云。

  这当然是表现说辞给大家听的,真实原因当事人最清楚不过,有些消息灵通的非当事人也有所猜测。

  程序走完之后,又宣读了第二条政令: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科举制度。

  科举选官唯才是举,是国家选官的重要补充,有必要扩大规模。但以往科举考试只在京中举办,对外地考生太过于不公平。

  为了方便各地考生,设立三级科举制度,县考——州考——京考。

  考生在家门口就能参与,通过了县试再去州里,通过了州试再来京城,如此就能免去许多考生无谓的奔波。

  而且为了保证公平性,科举将会有礼部主持,而不是国子监——因为国子监掌握着学政体系。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人为干涉,取消投卷制度,一切以考试成绩为主。

  科举期间任何人不得和科考官私下串联,凡试图干涉科举考试者,轻则流放重则杀头。徇私舞弊的科考官斩首,全家流放。

  此策一出满朝沸腾,一来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科举还能这么玩,县考州考京考,这是哪个大聪明想起来的办法?

  二来处罚竟然如此严厉,动辄流放杀头。

  三来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一旦这个制度形成,会出现什么情况。

  之前他们可以凭借恩荫和举荐制度垄断做官门路,确保家族富贵传承,可一旦科举制度大兴直接就是从他们手里夺食。

  有些脑子更灵活一些的人,马上就想到了之前的学政体系。这才明白过来,这是一个连环套。

  普及学问让更多的人能读书识字,然后在通过科举从这些人里面遴选官吏。

  那么在这个体系下最受伤的是谁呢?

  答案呼之欲出,士族。

  这就是在要士族的命啊。

  虽然之前学政体系已经有这种苗头,可科举制的改革属于图穷匕见了。

  “肃静。”作为众官之首,房玄龄出列喝止道。

  过了好一会儿群臣才重新安静下来。

  “朝堂之上大声喧哗是为对圣人大不敬,若再有犯者定严惩不饶。”房玄龄面色严厉的警告,然后朝李世民行了一礼退

  请收藏:https://m.91bq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